坐上快速运转的轨道车,深入昏暗幽深的斜井。身旁的石壁上滴淌下点点水珠,眼前的车窗内浮现出闪烁明灯。五分钟后,轨道车终于到达了终点——一座深藏地下700米的“城”。而这“城”中最为宝贵的,是一台犹如宝珠般的巨大球形仪器——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
5月22日,岭南大地万木葱茏。记者跟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组成的院士专家团队,走近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了解这座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最新进展。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粒子中的一种,主要诞生于粒子物理或核物理过程。“中微子就好比研究天体和地球内部的探针,对于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斜井外,江门中微子实验总工程师马骁妍生动地介绍。
中微子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只参与非常微弱的弱相互作用,且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因此,中微子的数量虽然非常多,却极难捕获。研究中微子,对装置的位置、技术和建设水平等有着很高的要求。
“我们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成功发现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测量中微子的质量顺序。”轨道车旁,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表示,“实验装置的建设正是为此目标而生。”
核电站的运行是典型的核物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广东省江门市毗邻阳江PP电子核电站和台山核电站,在中微子的密度和数量上具有极大的优势。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测,中微子实验装置最终选择落户江门。
轨道车并不慢,可下斜井却用了超过五分钟。“江门中微子科学装置在地下700米深处,斜井轨道也有数千米长。”马骁妍解释道,“这是为了更好地减少宇宙射线对于实验的干扰。”
走下轨道车,进入位于地下中心的实验厅,一台硕大的球体装置出现在眼前。“这正是中心探测器,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核心之一。”马骁妍说。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由中心探测器、反符合探测器、水池等部分组成。马骁妍充满期待地描述着建成后的实验装置:“中心探测器的有机玻璃球内部将加满2万吨液体闪烁体(以下简称液闪),其洁净度要求极高,2万吨液闪中最多允许有0.008克灰尘总量,而外部将布满3.5万吨高纯水。整体看起来如同一颗水中的巨蛋。”
目前,实验装置已完成地面建筑、地下建筑的斜井、竖井和地下实验大厅的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探测器的建设也已经完成了一大半,预计今年年底能基本完工。明年起,我们将开始灌装液体的工作。”站在巨大的中心探测器旁,王贻芳表示。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本就困难,在地下700米深处进行建设更是难上加难。“不良地质条件曾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马骁妍表示,“但在不懈努力和广东省的鼎力支持下,实验装置研制面临的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均已攻克,我们还是一路顺利走到了今天。”
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尺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顺利完成高性能液闪的中试研究;完成35.4米直径有机玻璃球、40.1米直径的不锈钢网架等探测器关键部件的设计和研制,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参观之后,丁肇中高度评价了目前实验装置的建设成果。“目前建设所取得的进展,是难以想象的,是前所未见的。”他表示,“期望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在未来大获成功,为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拓展对宇宙的认识作出贡献。”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作为我国第二代中微子实验装置,其建设对于多学科的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能够很好地推动我国的基础研究。”王贻芳说,“在我看来,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案,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勘测、设计与建设,也是一个产学研广泛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不仅促进了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也带动了我国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说。(李诏宇)
当日,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6月9日,在福州第十一中学考点外,考生考试结束后手捧鲜花拍照留念。
6月9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农机手驾驶机械回收小麦秸秆(无人机照片)。三夏时节,小麦丰收,各地农民及时将秸秆打捆回收。三夏时节,小麦丰收,各地农民及时将秸秆打捆回收。
当日,贵阳市乌当中学举行高三学生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当日,贵阳市乌当中学举行高三学生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当日,贵阳市乌当中学举行高三学生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当日,贵阳市乌当中学举行高三学生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引黄灌区与沙漠“抗争”的前沿。自1953年建立防沙林场至今,一代代治沙人艰苦创业,投身沙漠,植树播绿,完成治沙造林68万亩。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构筑起一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20到30公里的“绿色长廊”,将沙漠推后了20公里,挡住了沙漠南移西扩,保护了黄河的生态安全。
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聚焦数字化,大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推进展会数字化建设,首次设立了“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一大批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文化企业参展,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数字化助力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展体验。
当日,一场主题为“创意非遗嘉年华”的非遗项目展示体验活动在河南省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子小学举行。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列子小学在活动现场设置非遗工坊体验、非遗节目展演等内容,让参与活动的嘉宾和学生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外需走弱带来的挑战,我国外贸韧性持续显现。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6月7日是2023年高考首日,张桂梅又是一大早提前来到教学楼,等候学生们前来早读,叮嘱考生们带好考试用品。6月7日是2023年高考首日,张桂梅又是一大早提前来到教学楼,等候学生们前来早读,叮嘱考生们带好考试用品。
当日日落时分,北京出现美丽晚霞,映红天空。当日日落时分,北京出现美丽晚霞,映红天空。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6月7日傍晚,游客在景山上拍摄北海公园。当日日落时分,北京出现美丽晚霞,映红天空。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6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考点门口,一名母亲拥抱即将赴考的儿子。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6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考点门口,考生家长给考生加油打气。